阅读历史 |

第584章 临战(下)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584章 临战(下)

按照大魏数十年来的制度,重将在外领兵之时家眷都需要居住在洛阳或者邺城。曹真虽说不需要遵守这般规则,但家中子弟除了曹爽一人出仕之外,也只带了三子曹训一人随军。

此刻,军帐之中,曹训跪坐在榻边扶着曹真坐直,曹真胸膛一阵起伏,似是积攒了许多气力,方才睁开双眼环视众人。

「诸位。」曹真语气竟也如平时一般威严:「我虽因头疾不能时事,但国家之事不可因我一人偏废。近五万大军聚于武都郡中东西围困蜀军,歼敌报国,此乃正理。」

「陛下令卫仆射持节至此,以备不时。我以大魏大将军丶邵陵侯丶都督关西军事之身,将此间战事之责委任给尚书左仆射丶关西护军卫臻,由他来统帅诸军,张合丶陆逊二人皆归属卫臻统领。」

「诸位若无异议,就听我之令,向卫仆射一齐拜一拜吧。」

曹真心中明白,如今在下辨城外,东西围困蜀军的格局已成,战略上再无反覆,统兵主帅需要做的,就是监督诸军诸将努力作战,以免心生龃龉。

卫臻此人之能曹真素来知晓,足堪任事。

卫臻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,束手站在曹真侧面,眼神冷峻的看着帐中众人。

关西众将除了曹真的假节钺丶张合的假节之外,就属卫臻的持节最能代表陛下身份了。实际上在当下汉末魏初的时代,假节钺丶假节丶持节等等都是代表天子,并未有等次上的差异,具体还是要以君心来定。关于卫臻的身份,并无一人敢于质疑。

费耀下拜的爽利,郭淮丶程喜等将见费耀动了,也随之一同下拜。唯有杜袭认真盯着曹真面孔看了许久,方才长叹一声,随之下拜。

曹真倒没有搞什麽交印绶的事情,卫臻身份贵重众人皆知,单以持节就已足够。

卫臻清了清嗓子,沉声说道:「近五万大军于此作战,大将军与我共议,三日后丶也就是十一月十三日,东西两路同时进兵,向下辨方向威压蜀军。此战,大魏必胜!」

「必胜!」

「必胜!」

「大魏必胜!」

众将随之一齐呐喊了起来。不过这种鼓气一般的行为虽说喊得中气十足,可或多或少还是显得有些敷衍,众将的目光也都纷纷盯在曹真的身上。

曹真也是在军中打熬大半生的人物,见此情景,如何还能不知众将心思?长叹一声之后,轻声喝道:「昭叔,公威,扶我站起。」

「是,父亲。」曹训小声应道,费耀也连忙快步过来帮忙搀扶。

在曹训丶费耀的搀扶下,曹真勉力站稳了身子,扶着额头歇了片刻,这才对众人说道:「诸位,既然此处权责已经移交给了卫仆射,我现在便乘车回陈仓。」

现在便回吗?外面可是已经天黑了,属实令人不解。

杜袭一时惊诧:「大将军,天色已晚,为何要这般匆忙,难道就不能明晨再走吗?还请大将军顾念身体,莫要太心急了。」

曹真微微摇头:「一军不容二主,现在就走,到河池歇息便是。军师,你也随我一同回陈仓去,粮草之事还要你来协助。」

杜袭如何还能不懂?说是协助粮草后勤,其实还不是因为他这几日不欲合战的立场与形势不符,借着机会将他带走,以防碍事罢了!

杜袭拱手应道:「大将军,属下领命。但属下这几日字字皆是出于公心,天地可鉴!」

曹真点了点头,又朝卫臻看了一眼,随即再无言语,在曹训与费耀的搀扶之下,披上裘袍,缓步走出帐中。帐外的风雪已经大了起来,寒风随之涌入帐中,将炉中柴火明亮的火苗,吹得跳动不已。

曹真走的坚决,没有半点停留。军令自大营之中乘夜发出,十二日清晨,西面的张合也收到了卫臻所下之令。

天空灰蒙蒙的一片,出了军帐,营内地面之上已经积了一层薄雪,张合看了军令许久,又仰头看了看天气,这才下令让陆逊丶陈凭丶李严三人叫至身旁。

「这是大将军处下达的军令。」张合拿着军报朝着三人晃了一晃:「明日全军进发,东西二路合击。」

李严没有职位,算是个闲散人员。陆逊丶陈凭二人同时拱手领命,张合盯着二人看了几瞬,方才继续说道:

「还有一事,你们二人也应知道一些。因前些时日军务操劳,大将军头疾复犯,已经启程回陈仓去了,由持节的卫公振统领全军,本将与陆将军所部,也由卫公振所指挥。」

陈凭倒是没什麽表示,陆逊却有些犹豫了起来:「我等在西,堵在蜀军归路之上,而其馀诸军在东。卫仆射军令中有没有说若是蜀军朝我进发,又当如何?」

张合捋须长叹,将军令往陆逊面前一递:「伯言且自己看看吧。卫公振说得明白,令我等坚守而不得退,顾全大局。此战对于诸葛亮来说不容再败,对于大魏而言,也不容蜀军轻易退走,定要打碎蜀军的脊梁!」

陆逊看了看文书,又默默递回给了张合:「张将军是如何想的?」

张合反问:「伯言又有何意?」

陆逊略略低头:「兵法言围三阙一,以防困兽博死一决。我与张将军在西,的确算不上什麽好位置。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