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54章 离去(2 / 2)

加入书签

太保道:「即便他们不说,也瞒不了多久。」

「压根没指望瞒多久。等我离开居庸关时,肯定也要留书给蒙毅丶芦凌子他们。

向他们解释身份的事儿,到时候消息肯定会传开。

我只是不想弄得太过张扬。

朝廷大佬与神州仙人知道也就罢了,别弄得天下奇人异士都晓得了。」小羽道。

「那某去了?」太保道。

小羽刚要送他出去,忽然想起一件事,立即问道:「我有个沙蛮侄儿,八年前被青松道长送到了咸阳,现在有他的消息吗?

对了,还有个叫『胖磨勒』的昆仑奴,有没有到太一道的道馆里寻我?」

太保稍微回忆片刻,才道:「某好像有点印象,皇子高将你那个沙蛮侄儿接到了自己王府。

目前担任皇孙『子钦』的侍从,还被赐名『赵丹』,还是『赵蛋』?

你若是想他了,还是自己去咸阳瞧一瞧。

某只听说了一鳞半爪的消息,没见过他本人,不晓得他过得好不好。

昆仑奴『胖磨勒』.某完全没听说过。

等某回去后,找监管凡间道观纪律的罗真人打听一下。」

「若找到了你的昆仑奴胖磨勒,某要如何安排他?送去咸阳,皇子高的王府?」太保问道。

「我的昆仑奴,送到皇子高王府算什麽?」小羽道。

「除了皇子高处,你在大秦还有别的固定住址?」太保道。

「先留在道观里,等我自己过去接他。」小羽道。

神鐧太保问道:「还有没有别的事?没有的话,某去了。」

小羽又想了想,道:「的确还有一件小事,去年我离开天门镇时,有个老鬼托我帮忙跑门路.」

她将「迎祥府预备城隍陈敏」的事儿说了一遍。

神鐧太保叹气道:「都一百年前的老黄历了,早人走茶馊了,他咋认不清现实?」

「别管他能不能认清现实,人皇的确承诺给他个城隍之位。如今他也看开了,不坚持索要迎祥府城隍。

让皇子高帮忙问一下,打发了陈敏,也是保全他父皇的信用。」小羽道。

神鐧太保道:「某可以帮忙跟皇子高说一声,皇子高应该不会拒绝卖你个面子。

问题是西域大都护东方朔,被扣留在瑶池,没办法主持西方的封神事务。」

「封神榜还在东方朔手里?」小羽惊讶道。

神鐧太保道:「你以为大秦只有一张封神榜?

人皇用百年时间,陆续制造了五张封神榜,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中。

西榜一直在东方朔手里。

哪怕当年青松手持封神榜,也是从东方朔手中暂借的。

飞仙渡之战,可不是烈阳侯独自对敌,东方朔和青松都在远处观战。」

小羽好奇道:「打造封神榜很容易吗?竟弄了这麽多。」

太保严肃道:「很难,人皇政在位的那百年间,大秦百万雄狮征战八方,打了无数胜仗,才弄出五张封神榜。

而且,每张封神榜的取材,各有不同。

每张封神榜也只能册封对应地域的鬼神。

比如,陈敏在西域,只有『西榜』能册封他。

北榜好像在蒙恬手里。

以你如今跟蒙家军的关系,在北榜写上陈敏的名字很容易,但没用。」

小羽道:「给陈敏封神,应该不需要封神榜。他名字早在封神榜上,身上也有微弱的城隍权柄。现在只差一块封地,一本生死簿丶一块城隍神印。」

「唔,若是这样,倒是可以试一试。某帮你传话,成不成看天意。

如今的大秦,不比八年前,地府判官未必给皇子高面子。」太保道。

如果太保是个道门真人,他离开岱王府时,肯定要跟主人家道别。

可他只是个「灵官」,相当于道门信鸽。

离开时,完全不用跟李信辞别,直接化光遁入神道维度,下一瞬便回到首阳山小洞天。

小羽回到前厅后,芦凌子丶青阳真人丶李信他们也没打听她的私事儿。

其实对神州仙人而言,有道宫神灵过来找自己,十分常见。

罕见的只是张太保亲自跑一趟。

嗯,一般送信的小事,由道宫的符使或功曹负责。

灵官在道门真人面前,的确地位不高。

但在整个道宫神道体系中,灵官却算一把手。

张太保麾下必定有一群功曹与符使。

一场热闹的晚宴之后,小羽还被蒙毅丶李信丶芦凌子丶青阳真人叫到后院小厅,开了个闭门小会。

深入探讨匈奴新战略的事儿。

虽然心里记挂着自己的事儿,小羽依旧认真倾听,并给出王道与阴谋两种应对之策。

王道之策便是改善民生,提升自己国家的「内功」。

这一条算是泛泛而谈。

毕竟她只见过役夫的经历,见识过雁门关与居庸关的平民生活。

目前还没深入中原,没切身感受大秦的病症。

阴谋便是之前在大厅说过的话,又重复了一遍。

顶多添加了些细节。

在李信和蒙毅身上,小羽明显感受到了无力和无奈。

他们远离朝堂,被赵太后排挤,压根无法替大秦做主。

即便心里焦虑,也无可奈何。

有力气有手段,都用不出来。

倒是青阳真人,给了小羽一点小意外。

他竟然真的有执行阴谋的能力。

「贫道会联络中原道派的掌教真人,至少组织两百个此生仙途无望的弟子,分别前往北方与西方。

到时候还请两位蒙将军配合他们行动。」

青阳真人表情坚毅,眼神中只有决然,没有忐忑与为难。

小羽除了悄悄在心里为他鼓掌,无法承诺配合着做些什麽。

先前在宴会上,她直接对众人说,自己过几天就会离开北方。按照她原来的计划,到中原游历,并前往首阳山正阳宫做客。

蒙毅和李信只面露惋惜之色,嘴里只有感激与祝福,没半句强留的话。

(本章完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