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03章 冬日最宜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402章 冬日最宜

从李世民开始,契丹这个地方便被设立了松漠都督府,属于羁摩州之一,首领被赐姓李,李光弼他们家的姓氏就是这麽来的。

实际上,李光弼本姓大贺氏,他们这一支本为契丹酋长,后来被遥琴氏所驱逐,也就是现在的可汗迪组里这一支。

所以说,李光弼跟当下的契丹政权,是有深仇大恨的。

契丹在大部分的时间内,都是依附于后突厥汉国,历史上后突厥被回所灭之后,他们又依附了回鹃,反正对大唐是不怎麽忠心的。

因为他们与草原政权比较接近,都是游牧民族,而大唐已经是农耕社会了,

融入起来比较困难。

他们不想融入,大唐也不想接纳,两边就这麽扯着扯着,契丹成了大唐与草原东部的缓冲区。

李光弼对契丹,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感情的,他也不想大开杀戒,但是李瑁给他的任务,就是大开杀戒。

一个俘虏都不要,身高超过车轮子的全都杀,占领地盘和夺回地盘,这都是最有效的方式,杀人安人,杀之可也。

契丹是由八个部落组成,然后在一个大部落领导下的草原联盟,与突类似,这些部落当中,兵多者三千,少则一千,有征战,则酋帅相与议之,若国有灾疾而畜牧衰,则八部聚议。

李光弼大举犯境,迪攀组里惊慌失措,赶忙召集各部首领紧急议事,并派出一千五百人的骑军,前往东南方向抵御李光弼。

奚那边,也发现了平卢军的动向,完全出于默契,奚王李延宠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队北上,迎着李光弼去了,同时传信安禄山:你到底想千什麽?背信弃义的小人。

奚为什麽要帮助契丹呢?因为在中原人眼里:契丹与奚言语相通,实一国也。

他们这边叫做饶乐都督府,也被大唐赐姓李,与契丹一起,被大唐称之为东北二藩。

九月初,

边境游骑传信范阳蓟县。

「李光弼撤回去了,这前后不过十馀日,却声称斩贼首级二千馀,但是契丹丶奚那边,却说李光弼是大败而回,折损千馀,到底信谁的?」

严庄在节帅大堂内,将边境传来的消息读给了堂内其他人听。

已经到蓟县的薛高闻言道:

「自然是要按照李光弼的说法来,我们届时向朝廷奏报,也只能是引用李光弼的说辞,难道我们还能告诉朝廷,契丹人说我们输了吗?」

他在范阳地区,属于某一军阀派系的头子,坐地虎之一,官职一般,话语权却是大得很,从他一直称呼安禄山为安胖子,就能看得出来。

高尚朝传信的游骑斥问道:「到底是什麽情况?你们竟一点不知道吗?」

那名游骑摇了摇头:「奚王派人在边境拦阻,我们不能往前,所以平卢到底打成什麽样,我们暂时也不知道,他们也不跟我们说。」

边境的四路经略军,接到的命令就是虚掩,做做样子,虽然派出游骑与平卢取得联络,但是李光弼那边,一切军事动向都对他们保密。

就连隶属于平卢方面的徐归道丶田承嗣,以及安东副都护王玄志,都是臧口不言,这才是让安禄山等人最感到疑惑的。

这仁可都是自己人啊,他们怎麽也对我保密呢?

安守忠说话道:

「三州的军粮已经过境,颜真卿丶许远丶张镐做为李光弼的后勤保障,看样子是收到什麽消息了,才会紧急运送军粮,平卢已今非昔比,无需看我们脸色了。」

高尚点头道:

「朝廷为什麽将三州划给了平卢呢?又为什麽会派颜真卿来?颜氏兄弟可都是裴宽帐下出来的,这样的安排,说不得是裴宽在背后主导,陛下在长安若是询问范阳事宜,裴宽无疑是最佳人选,此人这是趁机报复,扶持平卢做大,以制衡范阳。」

「那麽最好的办法,就是让李光弼败,而且是大败,」阿史那乘庆道:

「藉此证明朝廷对于平卢的安排是完全错误的,倒逼朝廷纠正当下,当然了,我们也需要配合做戏,要摆出尽全力配合李光弼的架势。」

薛嵩闻言大怒,抄起自己的面前的茶杯便朝阿史那承庆扔了过去,大骂道:

「好一个贼子!出卖袍泽,置边防于不顾,朝廷都是傻子吗?一旦被窥破,

被问罪的只能是安师,平卢那边不少可都是咱们的弟兄,自己人出卖自己人,你乾的出来,我可干不出来。」

他的这番话,获得不少人的认可,毕竟平卢是安禄山发家之地,那边太多亲信子弟了,安守忠首先就不同意这麽干。

阿史那承庆,看姓氏也知道这是个突蕨人,而且是王族,突蕨内斗当中被迫南下依附大唐的一支,被安顿在了幽州境内的归顺州丶夷宾州丶鲜州等地,随着时间发展,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。

突跟大唐的风俗不一样,他们内斗的次数是数不清的,大大小小的部落之间一直在上演吞并和被吞并的过程,也就是说,他们的主子一直在变幻,谁最强大谁是老大,等我强大了,我还要去挑战老大,也就导致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少的可怜。

汉人不一样,不是不能内斗,但是要分时候,也要分清楚自己人,心里有大义,而且都是忠于皇帝,忠于国家的,所以容易被团结在一起。

阿史那承庆做为范阳境内突厥移民的首领,被砸了一下,心中虽也有怒火,

但仍不敢对薛嵩发作,老薛家在范阳,是仅次于张守系的第二大势力。

「不要吵了,」安禄山无奈道:

「本没有计划,突然要出兵契丹,我们当下并没有准备好,但是朝廷的心意我们也不得不考虑,趁着李光弼暂时撤回,派人去一趟平卢,问清楚,他到底想干什麽。」

「那就我去!」薛嵩起身道。

高尚也起身道:「还需派人去一趟太原,王忠嗣恐怕最近会针对突厥有所动作,我们最好也清楚河东的动向。」

「我亲自去一趟太原,」清夷军兵马使尹子奇起身道。

他不单单统领清夷军,他还节制从同罗丶仆骨迁入州的胡人军团,是安禄山手底下的心腹大将之一。

这个人精通突蕨语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,与突蕨人交往密切,在北方草原人脉颇广。

安禄山点了点头:「封锁边境,没有我的命令,不得任何人擅自出入。」

李光弼真的杀了两千人吗?没错。

但是呢,不是契丹正规军,而是屠杀了几个沿途的小部落,李瑁的本意是车轮以上全都杀,但是行军在外,那是收不了手的,士兵挥舞兵器的时候,可不管你有多高。

战争的残酷,其实我们是很难想像的,很多时候史学家也不想记录,所以草草几笔便做交代。

实际情况是,战争就是地狱。

契丹那边损失了几个边境部落,也不会感到痛惜,因为八大部落的酋长,考虑的只有自己的利益,在他们看来,这几个部落死光了,那麽他们空出来的放牧之地,他们就可以瓜分了。

游牧民族看天吃饭,生存环境极为恶劣,那麽有限的资源便成了争相抢夺的对象,本土没什麽可抢的,就会南下进入大唐疾掠。

迪琴组里已经派出使者往平卢,与李光弼接洽,询问他到底为什麽这麽千。

双边战争,不是两个人打架,火气一上来打就完了,它牵扯的因素非常多,

可以这麽说,往往真正的大战开启,双方都是一清二楚的,很少会存在超出预料的战争。

而李光弼的答覆是,边境这儿个小部落,进入我大唐境内劫掠,被我揪住了,所以我要报复。

这样的藉口,没有人会相信的,而迪组里也从李光弼的答覆中判断出,契丹与大唐即将开启一轮战争。

但是这次战争的规模有多大,他就判断不出来了。

所以他紧急派人往突求援,希望得到盘踞在突东部的一支葛逻禄部提供支援。

葛逻禄部,属铁勒人,分布在三个地方,其中谋落部在阴山都督府(阿尔泰山西南),炽俟部为大漠都督府和金附州都督府(疆新一带),踏实力部为玄池都督府(北庭一带)。

其中炽俟部在去年的突厥内乱当中,从西域迁入草原,与回丶拔悉密部攻杀后突蕨乌苏米施可汗,立拔悉密酋长阿史那施为颌跌伊施可汗。

随后回鹃丈骨力裴罗成了西杀左叶护,葛逻禄部长谋落勒成为东杀右叶护,

收服了突厥东部边境的绝大多数部落,成为了草原上又一派新势力之一。

王忠嗣抵达太原之后,待了没几天就北上了,这地方不用他整顿,半数都是他的老部下。

当他抵达单于都护府之后,便与去年还是他的下属,当下的单于副都护张齐丘开始商议突蕨的事情。

「骨力裴罗在暗中一直在联络葛逻禄部,看样子是要针对阿史那施为有所动作了,我这边收到消息,骨力裴罗与阿史那施为当下关系恶劣,似乎已经闹了,」张齐丘在都护府向王忠嗣汇报导。

河东节度属于一级行政单位,都护府是二级,都督府三级。

王忠嗣是一级一把手,张齐丘是二级二把手,属于上下属关系。

只见王忠嗣喝了一碗水后,笑道:

「正常,去年三部攻突厥,拔悉密部势力最弱,本轮不到他来做可汗,远交近攻,离强合弱,是我们将阿史那施为硬给推上去的,如今过去一年,另外两部肯定已经不服气了,三部之间的战乱,只差一个引子。」

张齐丘点了点头:「三部之中,回鹃与咱们的关系最好,骨力裴罗给朝廷的进贡也是最多的,他一直都派人与我联络,看样子是希望我们将来能够支持他。」

「那麽你觉得,我们该支持谁呢?」王忠嗣问道。

张齐丘笑道:「我认为还是回,回本世居天山一带,为铁勒部的一支,

信奉摩尼教,而塞北突,则大多信奉天地日月,自然万物,尊自然神,与回是格格不入的,扶持回,会造成草原地区的长久分裂,于我大唐有益。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