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6章 你不想回长安吗?(2 / 2)
这个人以前还巴结过他,表面上与薛嵩维持着良好的关系,也是张守义子之一。
薛嵩也没有想到,对方敢做的这麽绝,直接动了他的亲弟弟。
老二蓟州兵曹参军薛疑,也在下方咬牙切齿:
「看样子安胖子多半是要对咱们下手了,要不然他没胆子这麽千,此番拿下契丹,大功一件,他正好趁此机会攻计兄长行军不利亦或延误军情,如果李光弼再搭把手,兄此番危矣。」
史萃干也附和道:「当务之急,是先想办法见见李光弼。」
说罢,他看向颜果卿道:
「颜刺史帮帮忙吧。」
安禄山一旦向朝廷告状,做为静塞军兵马使的史萃干自然也逃不掉,他们原先只是想躲开奚族大军,然后北上,但是后来发现,安禄山的范阳军一直挡在他们前头,压制了他们的行军,以至于他们寸功未建。
这次是薛嵩失算了,本来想搞一搞阿史那承庆等胡人军团,结果自己被搞了颜泉卿其实是愿意帮忙的,先不说这个人正直公正,而且薛嵩每每军情议事,都邀请他参与,就连避开奚族军队这种无耻的勾当,都没有瞒着他,所以他至少认为,薛嵩对自己还是信任的。
虽然大家同为刺史,你却不太将我当回事。
再者,颜泉卿非常清楚,陛下属意契丹归平卢,而不是像当下这样,被范阳给占了。
「我亲自求见李帅,希望能促成两位的见面,」颜果卿起身道。
薛嵩也是一脸歉意的起身道:
「辛劳刺史了。」
正当颜呆卿要离帐的时候,外面传信兵禀报,平卢节度使李节帅来了。
薛嵩顿时双目放光:
「吾自亲迎。」
李光弼下马之后,与薛嵩寒暄几句,便一直拉着颜泉卿的手不放。
薛嵩是聪明人,进入帐内之后,将自己的心腹全数屏退,只留下他和李光弼以及颜果卿。
「薛的事情,我听说了,兄怎麽看?」即使在帐内,李光弼仍然是轻声说话,可见其人非常谨慎。
薛嵩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暴怒和愤恨,表情平淡道:
「为国捐躯,死得其所。」
直肠子颜果卿听到这句话,不得不佩服薛嵩的城府,刚才还发誓要弄死尹子奇,这会已经跟没事人一样了。
李光弼点了点头:「此战过后,薛兄恐有祸事临头,汝知否?」
他也是谈判专家,想要薛嵩跟他合作,先得吓唬对方,迫使薛嵩与他达成同盟。
实际上没必要吓嘘,薛嵩自己已经意识到了。
不过他还是会嘴硬:
「李帅是否危言耸听?祸从何来?」
颜果卿已经听不下去了,你们这是打哑谜呢?就不能开了说吗?这都是什麽风气啊?裴节师在的时候可不是这样。
他那会跟着裴宽,担任节度判官,感觉裴宽帐下的气氛是非常不错的,大家直言不讳,基本不必拐弯抹角。
不像眼前这两人,一直在互相试探。
这就是嫩,裴宽那种才是大佬作风,有什麽说什麽,办事效率高,大家也不用猜谜语。
「我说二位,你们说的话我都有点听不懂了,咱们就不能快人快语吗?」颜果卿一脸无奈道。
李光弼与薛嵩对视一眼,随即两人明显的松弛了下来。
这两人心里很清楚,老黄狗被派到平卢,只是监督李光弼的日常,而颜泉卿,才是陛下派来监督藩镇事宜的。
长久的沉默后,薛嵩为表诚意,率下打破僵局道:
「我与安禄山不和,已非朝夕,只是以往无力相争,这次本想借李帅坐镇平卢之机,共抗胡贼,然聪明反被聪明误,以至于将自己陷入险地,我都不用猜,
安胖子在给朝廷的奏报中,一定没有我的好话。」
李光弼点了点头:
「兄害苦我了,契丹丶奚,攻略一事,乃陛下耳提面命,今契丹归范阳,我如何向陛下交代?」
薛嵩一脸歉意道:
「都是我的错,希望还有弥补的机会。」
他算到李光弼既然主动来找他,必然是有用得着他的地方,于是道:
「我一定会尽力帮助李帅完成陛下的嘱托。」
李光弼道:
「兄在范阳,威望不做第二人想(拍马屁),你如果上奏朝廷,痛陈利害,
直言契丹归范阳之弊,归平卢之利,请求朝廷将契丹划归平卢,这事就还有转圜的馀地。」
薛嵩顿时目瞪口呆:
「李帅岂不是要陷我于不义之地,我也是范阳的啊?若上此奏疏,范阳焉还有我容身之地?」
他可以暗中帮李光弼,但绝不能明着损害范阳的利益,眼下范阳各镇兵马明摆着已经将契丹旧境视为己有,你做为一个范阳人,能干这种没屁眼的事?
真要干了,范阳各部的唾沫都能淹死他,我特麽还怎麽混啊?
而李光弼则是清楚,朝廷若知道当下的局面,肯定非常恼火,破局之法,就是范阳本镇当中一个极有分量的人站出来,主动奏请将契丹归平卢,那麽朝廷那边就会顺水推舟,将划分地盘的事情搞定。
设立容易取缔难,一旦契丹归了范阳,真就要不回来了。
李隆基要不是集权,加上裴宽与本土胡人势力不和,他也没办法将平卢从范阳剥离出来。
也就是说,薛嵩如果这麽千了,在范阳是罪人一个,于朝廷却是大功一件。
他其实也看明白了,但是敢不敢干,那是两回事。
我在范阳十几年了,我也不想落个这麽差的名声啊。
「薛兄不要犹豫了,迟则不及,」李光弼催促道。
颜泉卿多日与薛嵩相处,虽然不敢说了解对方的为人,但至少知道薛嵩的梦想是什麽,于是他也配合道:
「刺史不想回长安吗?我可以举荐。」
薛嵩闭上双目,仰天长长叹息一声.....
他猜到,这口锅,他似乎必须要背起来了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