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23(2 / 2)
魏宣帝想试探她是否有借挑选夫君一事行反魏之举的心,她便以退为进,直言留在母妃身边,留在魏国皇宫,在魏宣帝眼皮子底下让他好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。
魏宣帝果然未有反对之意,“你有如此孝心,朕自然是要成全的。”
殷乐漪浅笑着又施一礼,“多谢陛下成全。”
她与贵妃站在一处,母女二人面上都挂着恭敬的笑意,气质神韵容貌却各有不同。
魏宣帝的目光在殷乐漪的面容停留了许久后,语气不明的道:“你这张脸同你母妃相似的只有鼻子,其余各处倒是与你父亲生的一般无二。”
他留下这句话便摆驾离去,留下殷乐漪与母亲两人神色僵硬。
魏宣帝没有任何的缘由便忽然提起逝去的父皇,殷乐漪心跳如擂,一时根本猜不透魏宣帝究竟在想什么。
但她敏锐的感知到了危险,更是突然意识到,即便她不行差踏错,谨慎的在宫中孝小心过活,可只要魏宣帝想杀她,根本不需要她身上有任何的罪名,欲加之罪何患无辞。
殷乐漪这一刻心中无比的后怕,侧头看母亲,见她面色煞白显然也被方才魏宣帝举动惊吓到了,若殷乐漪此刻再流露出怯懦的一面,只会让母亲更觉没有倚靠,担惊受怕。
她屏退四下,扶着母亲进到内殿的榻上坐下,又为母亲倒了杯热茶递到母亲手中,柔声道:“无事了母亲,儿臣在这里。”
贵妃一边捧着茶盏,一边瞧着她乖顺面容,眼中生泪,“乐漪,你可知方才母亲的半条命都险些被你吓没了?你为何要对魏宣帝说那些话?你不嫁裴洺不离开这水深火热之地,你让母亲如何安心?”
“母亲,我实在是嫁不得裴洺。”
殷乐漪将其中缘由尽数说与贵妃听,“我若真的说自己心仪裴洺,想嫁与裴洺为妻,恐怕不等我嫁进裴家便要不明不白的死在宫中,还要连累母亲一同受累……”
贵妃听完缘由霎时泪如雨下,“我竟险些将我的儿亲手推进阎罗殿……乐漪,母亲对不起你……更对不起你父皇啊……”
母亲悔恨落泪,殷乐漪听得更是悲痛万分,她抱住母亲,“母亲是为儿臣好,母亲何错之有?”
“母亲无错,错的是让我和母亲失去家国,失去夫君和父亲之人……”
殷乐漪眸中含泪,却硬撑着未让这滴泪从她眼眶里落下。
她轻声问:“母亲,若晋国未亡,待父皇退位之后,儿臣可是那下一任晋国女帝?”
贵妃从女儿的怀抱中抬起头,“……你自然该是下一任晋国女帝,只是你自幼便得你父皇怜爱,他不愿你年纪小小便被储君的身份桎梏住,勒令后宫中人乃至你的太傅,都从未在你面前提起过此事。”
可即便不提,殷乐漪又怎会不知,晋国大儒为她亲自启蒙做她的太傅,不教她世间女子该有的礼法,却教她为君者该如何治理天下,爱戴百姓。
“母亲,儿臣自知不是个合格的储君……”殷乐漪伏在母亲膝下,仰着面望着母亲,轻柔的问:“但儿臣却痴心想将本该属于儿臣的皇权夺回来,母亲可允儿臣去夺?”
贵妃心下震惊,但很快又哭着摇头,“夺权之路何其凶险?你孑然一身没有助力,更无兵无权,更何况你是母亲的娇娇儿,你若……你若有个万一,是想让母亲和你一同去了吗?”
贵妃双手轻捧住女儿的脸,见女儿那双素来温柔的眼眸之中,竟明亮的好似有灼灼的光。
“母亲,儿臣没有退路了。”殷乐漪声虽柔,语气却是从未有过的坚定,“与其苟延残喘的活在他人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