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6章 圣主南巡诛国贼,贤后内帏定风波(1 / 2)
第886章 圣主南巡诛国贼,贤后内帏定风波
大明实际上的文化贵族,不止以林烃为首的这622家,还有很多,但这些贵族们,也不全然认为林烃这些人的行为是对的,中途有非常多诗书礼乐簪缨之族跳车,而后被逆党打为投献之家。
殷正茂的麒麟殷氏,名列第九。
前面也就是王崇古丶五大市舶司商总丶张居正丶戚继光。
「这投献之家名册,在臣看来,反倒称之为万历维新荣膺功臣榜,更加合适。」殷宗信对这份投献之家的名册,反而有另外一种看法,这哪里是投献之家,分明是万历维新的功臣!
但殷宗信也很清楚,一旦这帮逆党赢了,就是清算名册了,这一切都看皇帝对朝廷的掌控程度了,是看皇帝,而不是张居正。
现在主政的是陛下,张居正已经不再自作主张擅权了。
目前殷宗信没有看到任何失控的可能,反而有很多地方,因为皇帝要给张居正一点面子,并没有过分的暴戾。
「宗信说的很有道理。」朱翊钧笑了笑,好像的确如此,当然这个排名是有些问题的,毕竟张居正丶戚继光只能位列第七第八,实在是说不过去,排名真的太低了。
王崇古凭什麽当第一?
殷宗信丶盈嘉公主朱轩嫦会随扈陛下南下,在大明逗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,然后再下南洋前往赤军山港驻守,而黄金和赤铜,继续北上,押解入京。
朱翊钧回到了瘦西湖行宫,关于申时行丶王家屏官降三级的处置,北衙留守朝廷,也有了明确的回覆,以都察院总宪陆光祖为首的御史对这个处置,高呼圣明。
监国朱常治问了一个很扎心的问题,申时行怎麽老是五品官。
这一次对申时行丶王家屏的弹劾,和过往对大臣的弹劾完全不同,是因为皇帝不在京师,实际上的太子年纪尚小,德王朱载堉又不喜欢管事,是为了防止大臣掌握权力失控,是为了追求朝局稳定性的弹劾。
而不是过去为了『去投献大臣』的弹劾。
哪怕是没有官降三级,皇帝发一本申饬诏书,让申时行和王家屏更加谨慎些,言官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。
海瑞对都察院十六年的改造,终究是让都察院起了一些变化。
对于朱常治的问题,朱翊钧给了一个好玩的回答,因为大学士就是五品官,再低就不能入阁了。
「再用一批。」朱翊钧从逆党名单里,圈了四十三家,依旧是族诛,说满门就是满门,绝对不打折扣。
这四十三家其共性问题,不是通倭,而是豢养海寇,即:以走私为生的走私商人。
按照大明会典的定性,不交税的走私商人,也是海寇的一种。
这年头走私商人,可不是『有钱不去北上广,落难必闯防城港』倒腾点水货的商人。
被满门抄斩的四十三家,他们以走私大明人为主要营生。
无论是卖到种植园里做苦力,还是把女子卖到南洋为奴为婢为妾,都是极其暴力的营生,而这四十三家戏称这种行为是卖猪仔。
而且还有一条极为成熟的产业链,在十三年的时间里,四十三家一共卖了七万馀丁口。
「朕就不夷三族了,看在他们没有把人卖到西洋的面子上。」朱翊钧圈出来这四十三家,卖的方向是南洋,而不是西洋(印度洋),也不是泰西。
南洋普遍缺人,吕宋总督府连游堕之民都要,游堕甩鞭子没有道德负担,这种巨大的需求,让这个生意屡禁不绝,朱翊钧杀了这一批,还有下一批。
「陛下,要不再加十三家?」冯保又指了一家说道。
「好说,加上。」朱翊钧定睛一看,确定冯保有恭顺之心,这几家都是江西豪奢户,比如泰安杨氏,就是杨士奇的那个杨。
这十三家做的事,同样见不得光,他们把女子装船,不是卖到西洋为奴为婢为妾为妻,而是为娼为妓。
这些女子常年不能上岸,就在港口之外飘着,一应吃穿用度,都由港口小船运送,等到有船停泊在港口之外,这些女子乘坐小舢板上船伺候。
而客人支付的银子,也落不到这些女子的手中,全都被这十三家给收走了。
受害的江西女子最多。
朱翊钧看完了这十三家的案卷,面色凝重的说道:「冯大伴,朕怎麽感觉这些女子的遭遇,跟盈嘉公主很像?也就是盈嘉公主不是宫里长大,看尽了世态炎凉,脾气也大,凡事非要自己做主,这若是宫里长大,岂不是一模一样了?」
朱翊钧是越看越像,越看心里不是滋味,也就是朱轩嫦自己争气,对这些宦官丶嬷嬷也不信任,反倒是以殷家媳妇的身份考虑问题,选择了抗争,否则这岂不是要被宦官丶嬷嬷欺负一辈子?
哪怕是便宜女儿,但涉及到了大明朝廷和吕宋的关系,这件事要重视。
「臣罪该万死!」冯保从盈嘉公主说起此事,就知道无论如何,都逃不过陛下的问责,所以他才主动点了出来,主动刺破,陛下没有直呼其名,而是还叫大伴,代表陛下未曾动怒。
朱翊钧倒是平静的说道:「起来吧,人在吕宋,你手还能伸到两万里之外?把这事儿处理好,你觉得怎麽处置就怎麽处置,就不用回禀了。」
「臣遵旨。」冯保站起身来,他不止一次对所有宦官讲:陛下是个非常讲道理的人,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,从来不会无故迁怒,如果让陛下生气到杀人,那自然是该死之人。
人的命运终究是掌控在自己的手里,朱轩嫦的抗争,让她获得了今日的生活。
朱轩嫦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最大的底气丶背景,就是皇帝,并非宫里的周德妃,皇帝对朱轩嫦是有要求的,那就是维系总督府和大明之间的稳定。
吕宋总督府是大明建立的第一个海外总督府,这就是先例,所有总督府都在看着,循迹而行。
冯保会怎麽处置?他会再派一批人,然后把当着这批人的面儿,把上一批的太监宦官,统统沉海,宫里的井可能不太够,但大洋足够宽阔。
皇帝让他不必回禀,是信任,也是残忍。
「盈嘉公主和周德妃请命觐见。」一个小黄门匆匆走了进来,俯首说道。
「宣。」
朱轩嫦进门十分大方的行礼之后,笑着说道:「参见父皇!」
周德妃脸都黑了,她都在别苑叮嘱了数遍,要喊万岁万岁,万万岁,结果就只有简单的四个字,参见父皇。
朱翊钧也不计较所谓的失礼,他眉头稍蹙的问道:「有件事,宗信说:你们商量好要一同驻守赤山军港?这赤山军港有些苦了,比吕宋马尼拉还要苦上数倍,是何缘故?」
他要确定下这件事的真假和原委。
朱轩嫦小心地说道:「父皇,女儿就是觉得一年都见不到夫君几次,就一直跟夫君念叨,夫君那性子,一直不肯答应,实在是耐不住女儿一直唠叨,才算是勉强答应了下来,说回大明后,问问陛下的意见。」
朱翊钧点头说道:「朕答应了,也挺好的,从夫征。」
「国姓正茂遣宗信四处作战,就是为了让他有资格做吕宋总督,而不是完全的靠世恩,同样,吕宋在海外,这次从夫镇赤军山港,你便能坐稳主母之位了。」
朱轩嫦冷汗直冒,赶忙说道:「女儿就是想和夫君长相厮守,别无他念。」
长期处于政治斗争漩涡中心的皇帝陛下,虽然和朱轩嫦同龄人,但思维方式完全不同,暮气沉沉。
「哈哈,朕倒是着相了,挺好,好好相处,宗信是个靠得住的人。」朱翊钧闻言,也是错愕了下,才笑着回答道。
这次面圣奏对,还是朱轩嫦说得多,周仃芷很少说话,周仃芷在一旁小心谨慎,朱轩嫦反倒是落落大方,这做了几年主母,做事反倒是比母亲大气了许多。
「臣妾打搅陛下处置国事时久,臣妾告退。」周仃芷看聊的时间不短了,就带着女儿告退了。
「挺好,冯伴伴看赏。」朱翊钧点头,好不容易回来一次,下次见面不知何时了,尚节俭的皇帝陛下进行了恩赏,黄金对镯一对,钗头一对。
「等下。」朱翊钧在二人准备离开时,忽然叫住了母女二人,他从旁边抽出一张高丽贡纸,写了几个大字,拿出了大印,盖在了上面。
朱翊钧将写好的密旨交给了冯保,对着朱轩嫦说道:「这张密旨交给你,若是有人欺负你,就拿着密旨找海防巡检,海防巡检见圣旨,自然会把你送回大明来。」
「定要记得,不可轻用,你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或者有巨大危险的时候再用,可选佩三寸团龙旗贴的海防巡检。」
朱翊钧怕朱轩嫦不知道这里面的轻重,有点委屈就乱用,告诉她这份密旨就是她最后的手段。
「谢谢父皇!」朱轩嫦看到了圣旨内容,里面就一句话:见密旨送公主回京。
朱轩嫦将密旨小心收好,欢天喜地的离开了,朱翊钧看着朱轩嫦的欢脱的背影,叹了口气。
「相比较公主的欢脱,朕呢,活的就像个老头子咧。」朱翊钧摇头,人夫妻俩就是想长相厮守,没有那麽多的政治意图。
冯保当然知道原因,无奈的说道:「陛下肩扛日月,身系江山。」
「汉时,王昭君出塞和亲,呼韩邪单于去世,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,汉成帝说从胡礼,胡人有收继婚制,王昭君不得不嫁给了单于的儿子,朕给了盈嘉公主密旨,她觉得日子没法过了,可以直接回来。」朱翊钧解释了下他为何要下密旨。
王昭君是民间女子,被选为公主和亲,朱轩嫦也是民间女子,作为公主嫁到了吕宋总督府。
诚然,殷家是文化贵族,不是匈奴蛮夷,没有收继婚制,但从朱翊钧和殷宗信接触来看,殷宗信家里规矩很大,如果朱轩嫦实在是受不了这些规矩,那就回来就是。
更加重要的是,吕宋和大明真的可以永远和睦吗?剧烈的政治风波,朱轩嫦可能会成为政治风波的代价之一。
「陛下,臣倒是觉得,殷宗信是个大丈夫,公主殿下纡尊降贵,从夫征前往赤军山港,殷宗信这个大丈夫,万万是不会让妻子受什麽委屈的。」冯保倒是觉得陛下的心思确实有些重了。
「但愿如此吧,但这人间事,难说的很。」朱翊钧笑着说道:「朕既然认了女儿,也给不了太多,就给了她一道保命符而已。」
「陛下圣明。」冯保没有反驳,局势会发生变化,黔国公府和吕宋泗水侯府最大的不同,一个是在陆上,一个是在海上。
巨大的水体阻拦了大明地面力量的介入,对于一个传统陆权大国而言,大明皇帝担忧吕宋总督府有可能失控,而朱轩嫦成为代价之一,也是情理之中。
皇帝总是有些料敌从宽,凡事容易往最坏了想。
朱翊钧处置这京师送过来的一些要紧奏疏,一共就七本,处置只需要一刻钟时间。
的确是在南巡,要解决很多问题和矛盾,但也是朱翊钧少有的休息时间,一天就一刻钟处理一下紧要公文就可以了,已经是十分轻松了。
↑返回顶部↑